十年了!煤炭储备难在哪儿?

中国能源报 综合 2021-05-07 10:13:15
   

价格上涨引发的煤市硝烟尚未散去,主管部门连连出手,以期保供稳价。


近日,国家发改委以“加急”等级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安排形成1.2亿吨以上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其中,向28个省(区、市)下达新增库存任务6000万吨,中央企业承担60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通过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带动增加商业储备,力争到年底形成4亿吨左右的商业储备能力。


煤炭行业的储备能力建设由来已久。为提高应急状态下的供保能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11年下发《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储备点布局、承储企业及管理等内容。但据记者了解,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煤炭储备仍严重不足,并未实现平抑市场波动等预期。储煤,难在哪里?


储备不足加剧煤价波动


建立煤炭储备能力的初衷,是为应对各种紧急状况,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便提出加快煤炭应急储备工作,浙江、山东、山西等多地很快着手建设。彼时,原神华集团等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及秦皇岛港、黄骅港等8个港口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在实物储备量的基础上,支持、指导地方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建设,形成一个既能覆盖重点地区,又能上下协调联动、互补的国家和地方煤炭应急储备体系。


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储备能力进一步成为煤炭库存的“调节器”,可根据供需进行动态调整。“煤价过度上涨时,动用储备释放存量、平抑市场,可避免囤积、惜售等行为;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加大储备有助于稳定价格、促进平衡。”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徐亮称,除了调节供应和存量,煤炭储备还能加强或缩短市场联动效应,“比如电厂库存可用天数低于15天时,坑口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快就可能提高价格。有了储备能力,相当于中间多一道环节,价格传导相对滞后,进而避免煤价剧烈波动。”


但据多位业内人士证实,这项一举多得的制度,实施起来并不尽如人意。一位电力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坦言,历经10余年发展,我国煤炭储备依然严重不足,各方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弱。“过去更多强调政府储备,但数量毕竟有限,且利用率不高,工业化的储备体系尚未形成。储备能力不足,甚至已成为煤价波动幅度加大的重要原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张博也称,煤炭储备制度本是保供应、稳价格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储备能力已是一大短板。“尽管屡屡成为关注焦点,相关问题还是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产运需等多因素影响储备


事实上,储备能力建设长期被作为重点工作。《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等多份文件,均提及增强煤炭储备能力的相关要求。去年迎峰度夏期间,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煤炭储备制度改革”,重点任务是将2亿吨社会责任储备落地。


执行难在哪儿?徐亮表示,近几年,煤炭去产能、安全大检查等力度加大,加上铁路运输加速布局、铁港联运能力提升、北方七港吞吐量提高等影响,客观导致储备库存受限。“一方面,可储存的煤炭产量在减少;另一方面,运能上来之后,运煤更加便捷快速,难免压缩储备空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储备基地建设布局不均衡、下游用户储备意愿不强等现实。上述人士称,我国煤炭产区呈逆向分布,煤炭储备基地却比较分散,给供给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我国煤炭消费量大,哪怕只作一个月的储备,动辄上亿吨,土地、运输等运营成本很高。而且,煤炭现货无法长时间存放,一般10天左右就要运走。对企业而言,来回倒煤堆煤并不挣钱,甚至成本与价格倒挂。下游用户同样存在库容、成本等问题。比如,很多电厂为降低投资,煤场设计库容尽量节省,如果后期扩建,原有堆场更显捉襟见肘,无法达到储备要求。长期堆煤,意味着资金积压、煤炭损耗,对电厂控制经营成本也是不利的。”


“储备基地建设投资大,由企业自主推进动力不足。但目前,各级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又难以有效覆盖储备项目成本。此外,商品存在天然价格波动,供应关系变化、消费及运输季节性波动,以及用煤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能否落实煤炭采购资金等,均会影响储备规模及实际效果。”张博认为,资金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形成完整的产品、产地、产能储备体系


根据《通知》,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将获得更多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根据新增静态煤炭储备能力予以补助,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21年煤矿安全改造专项安排,也将与其建设挂钩;对于承担建设的企业,优先给予煤矿手续办理等支持。


“加大煤炭储备能力建设,首先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张博进一步建议,可成立煤炭资源储备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储备能力与煤炭产能挂钩,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与等量产能进行置换,提高储备基地市场竞争力。


上述人士提出,储备不是简单把煤存放起来,完整的煤炭储备体系应包括产品储备、产地储备、产能储备等多个方面,分别发挥应急补充、战略基础,及动态链接产地与产品储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炭动态储备管理体系,加强开采、利用规划性管理,合理规划煤炭资源的动态‘收储-释储’。同时,依据不同勘查、开发程度,不同区域、煤质及进出口量的数据库系统,做到全国煤炭资源可见、可控、可调。针对不同储备目的建立相应制度,增强储备方案的执行力。”


徐亮认为,在重点区域,诸如具备条件的沿海、沿江和沿河港口,在铁路直达运输但运能不足的华中、西南等地区,可由国家牵头建立或出资、地方出配套资金,建立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对于企业推动建设的基地,可适当给予税收减免、土地审批等政策优惠。


记者了解到,多地已明确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目标。例如,湖北省“十四五”煤炭储备能力要达到1600万吨;浙江省将编制“十四五”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方案,煤炭主要消费企业建设储备项目。


(编辑:张艳  审校:霍吉平)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news@fwenergy.com或致电0351-4728541。

特别推荐

1 今日热点新闻总览(2024.03.28) 2024-03-28

焦点1. 3月27日,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发布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作为全国首家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上线后将有力推进全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对全国煤炭行业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意义。更多>>2. 中钢协发布倡议书: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倡议书指出,近

2 CCI焦炭:钢材低位震荡 压制双焦 2024-03-28

焦炭市场提降七轮,降幅为100-110元/吨,预计今日将全面落地。钢材库存去化不及预期,价格再度下滑,且下游钢厂炉料库存位于中性水平,供应端随着投机需求以及刚需加量采购,库存去化明显,焦炭基本面有所改善,不过钢材市场未能有效改善,短期压制原料难有起色,后期关注成材的库存去化力度以及原料煤的表现。江苏

3 新集能源:公司各矿主要煤种以气煤与1/3焦煤为主 2024-03-28

新集能源27日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各矿主要煤种以气煤与1/3焦煤为主,其中1、1上煤层主要为1/3焦煤,其余煤层主要为气煤。各煤层均为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新集能源还介绍了今年前两月公司运营数据情况。1月份公司商品煤产量约161万吨,商品煤销量约154万吨,煤质较上月保持稳

4 每日煤市要闻回顾(2024.03.28) 2024-03-28

“煤电一哥”扭亏为盈 但煤电“劫难”仍存时隔两年,“煤电一哥”华能国际首度完成了净利转正的目标。华能国际年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43.97亿元,同比增长3.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46亿元,同比扭亏,上年同期亏损73.87亿元。…焦炭再跌一轮 仍有降价预期3月份焦炭市场延

5 CCI炼焦煤:焦炭七轮落地 焦煤情绪回落 2024-03-28

截止3月28日, CCI山西低硫指数1828元/吨,日环比持平;CCI山西高硫指数1639元/吨,日环比持平;灵石肥煤指数1750元/吨,日环比持平;济宁气煤指数1300元/吨,日环比持平。随着钢材及盘面价格再度回落,双焦市场情绪随即转弱,下游企业对原料维持按需拉运,中间环节则暂停采买,原料交易情绪

6 CCI 日报:交投冷清 价格阴跌 2024-03-28

沿海动力煤:交投冷清 价格阴跌今日港口市场交投氛围冷清,下游需求压价,整体低价不好买货,高价卖不掉货,价格呈现阴跌状态。市场参与者情绪悲观,认为上周集中释放一部分需求之后,近期需求有所停滞,后期重点关注大集团调价信息以及水电情况。河北某贸易商表示,今天没有反应,询货的很少,5000大卡报740,卖不

7 中钢协倡议钢铁企业降低生产强度 2024-03-28

春节以来,钢材市场快速下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短期内钢材市场大幅波动,不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认清形势 保持定力 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倡议书。指出,近期市场下行的主要动因源于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基础

8 甘肃首个构网型储能项目并网成功 2024-03-28

近日,国电南瑞承建的国能集团甘肃民勤县独立共享储能EPC总承包项目扩建330千伏主变一次并网成功,60MW/240MWh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成功。据了解,民勤县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分两期建设200MW/800MWh共享储能电站1座。一期建设规模为60MW/240MWh,配套扩建33

9 产地动力煤:煤价稳中小幅上涨 下游整体需求有限 2024-03-28

坑口煤价稳中小幅上涨。市场煤价企稳后,部分终端刚需补库增多,部分煤矿拉运车辆增多,价格小幅上涨10元左右。煤矿表示,化工等终端库存较高,整体需求有限,市场并没有真正回暖,预计价格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陕西榆林某煤矿表示,沫煤(CV6100,S0.2)坑口含税720元/吨,涨10元;三八块煤(CV63

10 3月无烟块煤市场:震荡下行 煤价以跌为主 2024-03-28

3月份,国内无烟煤市场震荡下行,煤价以跌为主。随着煤矿开工率逐步恢复,市场无烟煤供应相对稳定,但部分煤矿安检力度较大,出货状况欠佳;需求方面,终端原材料中低位运行,买家控制采购节奏,对市场缺乏支撑,无烟煤价格偏弱下滑。一、3月份无烟块煤市场回顾1、主产地分析通过对比四大无烟块煤主产地车板价格变化趋势

综合排行

1 今日热点新闻总览(2024.03.26) 2024-03-26

焦点1. 据外媒报道,全球矿商嘉能可(Glencore)近日已经与一家日本电力企业达成4月份年度动力煤合同,6000大卡动力煤合同价为离岸价145美元/吨。不过有市场参与者对这一价格持怀疑态度,因为该价格远高于目前纽卡斯尔港现货离岸价格120美元/吨。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26日在

2 CCI焦炭:成材价格再次转跌 市场看降情绪深化 2024-03-26

截至3月26日,汾渭吕梁准一级焦1710元/吨,日环比持平;日照准一级焦1930元/吨,日环比下跌50元/吨。随着铁水产量微幅开始回升及钢材出货阶段性改善,市场情绪得到提振,原料煤跌幅明显收窄,个别已有小幅反弹,原料进一步让利空间有限。不过经过前期煤价大幅下跌,焦企利润也有修复,部分已经转正,个别有

3 中国神华预计2024年公司商品煤产量再下降 能否成真? 2024-03-25

在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中,中国神华提出,预计2024年商品煤产量3.161亿吨,煤炭销售量4.353亿吨;相比2023年实际产销量数据,产量减少了约840万吨,下降2.6%,销量下降3.3%。据了解,这是中国神华连续第二年在年报中做出商品煤减产计划。2022年年报中,中国神华预计2023年商品

4 动力煤日度数据跟踪(2024.03.27) 2024-03-27

动力煤市场重要数据跟踪,涵盖主产地、中转港、下游及进口市场价格、库存、运费等。

5 CCI日报:交投氛围冷清 成交僵持 2024-03-26

港口动力煤:交投氛围冷清 成交僵持今日港口市场交投氛围冷清,贸易商报价暂稳,出货意愿加强,下游少量空单需求,询货以压价为主,成交僵持。部分市场参与者表示,坑口部分煤矿价格探涨,港口发运成本偏高,贸易商发运积极性较差,下游观望为主,零散的刚需和空单对市场支撑有限,多数市场参与者对后市预期悲观。后期关注

6 减煤协议达成已两年有余 亚洲摆脱煤炭仍步履艰难 2024-03-26

近年来,受俄乌冲突、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叠加中国、印度等消费大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21年11月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首次达成一致,同意加快停止对“未减量煤炭”提供新支持的协议,各国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7 福建省制定印发《钢铁碳达峰方案》 指导钢铁行业有序开展碳达峰工作 2024-03-2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也是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福建省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格局,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

8 全球首个竖井式重力储能工程化应用项目签订 2024-03-27

3月20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赤城县重力储能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赤城县重力储能一体化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总规划装机容量180兆瓦/1080兆瓦时。作为全球首个竖井式重力储能工程化应用项目,在重力储能领域实现单机功率世界第一、单模块功率世界第一、单体项目

9 CCI炼焦煤:市场成交有所回暖 产地煤价涨跌互现 2024-03-26

截止3月26日,CCI山西低硫指数1828元/吨,日环比持平;CCI山西中硫指数1660元/吨,日环比上涨10元/吨;CCI山西高硫指数1639元/吨,日环比上涨5元/吨;CCI灵石肥煤指数1750元/吨,日环比持平;CCI济宁气煤指数1300元/吨,日环比持平。随着市场情绪好转,下游焦企开始适当补

10 山西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4-03-26

山西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有关工作的通知太原、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市能源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明察暗访反馈意见指出,我省个别用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整改中,仍不使用工业用煤作为替代指标,而是将“十三五”期间就已经实施的清洁取暖工程作为煤炭消费替代